醫療資訊

如何減輕做父親的壓力?

健康資訊, 健康新知 | on 2019-07-31

西園院區身心科 喻劍飛醫師


父親在家中不只是父親,他也是太太的先生、父親的兒子;在工作上,他可能同時是上司,也是下屬。愈多角色意味著愈多壓力。雖然壓力主要來自於角色本身的責任與義務,但有時卻是不良溝通方式的結果。例如,明明只是希望孩子幫忙家事,卻對孩子說「你這麼不懂感恩,我真是白養你了!」結果引起孩子叛逆,造成親子壓力;明明只是希望能專心工作,卻對同事的請求回應「你別凡事都依賴別人好不好?」,結果引起同事反擊,造成職場壓力。


馬歇爾博士(Marshall B. Rosenberg)認為,我們說的每一句話,都代表我們的需要;而且人樂於互助,喜歡滿足別人的需要。遺憾的是,由於文化、教育的關係,我們不直接說出自己的需要,而用道德批判、比較、指責、威脅……等方式間接表達需要,結果引起對方的反駁,不但需要沒有滿足,反而受到傷害。他提出「非暴力溝通模式」,建議用4個步驟來表達我們的需要:


✅觀察
:觀察客觀的事實,而不加上個人主觀的判斷。

✅感受:探索自己當下內心的感受,而不是腦中的想法。

✅需要:問自己「是我的什麼需要沒被滿足,所以有上述的感受?」

✅請求:向對方提出具體可行的請求,來滿足自己上述的需要。


以上述第一個例子來說,做父親的可以這麼說:「看到你吃完飯沒有主動幫忙收拾(觀察),我感到憂慮(感受,基於「有個好兒子」的需要未被滿足),我希望你能主動幫忙把碗筷收到洗碗槽,剩菜拿去冰箱,並把桌子擦乾淨(請求)。」做兒子的未遭受道德批判,就比較有可能滿足父親的要求。第二例則可以這麼說:「我聽到你問我問題(觀察),我感到焦慮(感受),因為我想趕快完成我的工作同時又想幫你解決問題(需要,自我肯定與友誼),可以請你等我完成手上的工作再和你討論嗎?(請求)」


「非暴力溝通」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,坦然面對自己的需要,清楚提出請求,是一個表達自己需要又不會傷人的好方法。不光是為人父親者,任何人都能從這種溝通模式受益,減少不必要的壓力。



認識醫師

 

線上預約
©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