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園醫院心臟內科 黃蓮奇醫師
缺血性心臟病,這種常見的醫學診斷病名,常被人誤解是貧血引起的心臟病,殊不知貧血是血太稀,因供應全身的血液品質不良所引起;缺血則是局部性,指某部分血管變細或變窄,導致該處供應的血量不足。缺血性心臟病另一個醫學診斷病名是「冠狀動脈心臟病」,兩者併稱為冠狀動脈缺血心臟病。
▎什麼是脂肪瘢塊?
冠狀動脈是提供心臟營養的血管,由主動脈分出,負責供給心臟肌肉需要的氧氣和養分;一旦狹窄、部分阻塞,就會造成心肌缺血、無力、胸悶,甚至發生心絞痛。此病俗稱「狹心症」或「心包油」,後者也解釋了形成的原因:也就是脂肪(膽固醇)沉積在血管壁中,造成血管內部分阻塞而狹窄。
目前血液可檢測的脂肪有四種:總膽固醇、高密度膽固醇、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,其中低密度膽固醇(壞膽固醇)及三酸甘油脂是所謂「壞的油脂」,會沉積在動脈內皮,形成動脈硬化瘢塊,阻塞血管。低密度膽固醇在運送過程中,容易受到血液中自由基的攻擊破壞,變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;同時,血管內皮也會因自由基或高血壓的壓力、糖尿病、吸菸等眾多因素的破壞而發炎,釋放出化學物質吸附白血球、血小板、低密度脂蛋白等,容易沉積在破損粗糙的動脈內皮上。而三酸甘油脂(又名中性脂肪),分解後會產生小粒子殘留物,很容易穿過血管內皮進入血管壁沉積,造成一段段的瘢塊使動脈硬化。
上述兩類的沉積都是隨機、不均勻的在血管內皮持續發生,使血管壁形成瘢塊,並向內凸起、阻礙血流。如果持續治療,血管內皮不再因被破壞而發炎,並被新生光滑的血管內皮重新包覆後較不易沾黏,瘢塊成長緩慢,甚至慢慢不活動而鈣化,由活動性的軟瘢塊變成鈣化的硬瘢塊。但,如果治療不完全、間斷治療,動脈內皮發炎可能時停時動、可能在軟硬瘢塊間進行,或是軟瘢塊隨時間逐漸增大。
最壞的情況是,不治療或無效治療,血管內皮一直處於發炎狀態,軟瘢塊持續長大,終有一天破裂,其內容物如土石流般傾入血管內,堵住大半管腔,吸附更多白血球、血小板、紅血球,瞬間產生血塊,將冠狀動脈完全堵塞,導致心肌梗塞而猝死。上述三種瘢塊進展,根據治療狀態,可能周而復始交替進行;如果間斷治療,造成血脂升高,血管壁可能在原瘢塊處或他處再受傷發炎而歷史重演。
▎危險因素
影響動脈硬化瘢塊形成的危險因素,包括:
(1)年齡:男性45歲後、女性更年期後
(2)家族遺傳:尤其有高血脂、冠狀動脈心臟病家族史者
(3)抽菸:香菸中的化學物質及一氧化碳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
(4)三高及肥胖症:患有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脂血症者,而肥胖易導致上述疾病,進而誘發心臟病
(5)性格:A型者較易激動,當情緒受壓升高,會促使腎上腺素大量分泌,使呼吸、心跳加速,升高血壓、血糖
▎常用檢驗方法
經流體力學研究,血管堵塞50%以下並不影響血流速,少有胸悶、胸痛等症狀;50~70%堵塞會逐漸減低血流速,漸次發生症狀;70%以上才明顯降低血流速,引起受供應區心肌的缺氧症狀。當有症狀才開始檢查,血管堵塞實已過半近70%以上。
有鑑於此,國健署提供全民40~64歲每三年一次,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基本健檢,其抽血檢查就含四種血脂肪,希望能提早預防高血脂狀態,進而提早防治冠狀動脈缺血性心臟病。除此之外,尚有數種影像檢查可查出瘢塊堵塞血管的程度:
🔺 運動心電圖:用跑步機增加心臟的需氧量,同時記錄心電圖,如有堵塞血流量會不足,心電圖產生缺氧變化。堵塞程度30~40%即可測出,準確率有80~85%。
🔺 核子心肌灌注掃描:利用同位素鉈-201(Thallium-201)測出心肌血流灌注的不足,準確率可達90%。
以上兩種都是間接推定檢查無法直接看到瘢塊大小,健保皆有給付,但後者因費用高,須接受輻射照射,規定須無法施行運動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無法判讀,始可開立檢查。
🔺 高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:就是一般俗稱128切、256切甚至640切的電腦斷層掃描,需接受輻射照射,可直接看到堵塞10%以上的瘢塊,準確率達95~98%,可惜健保無法給付。此檢查可算先期指標,如果經濟許可,應列為早期檢查項目,在有10%瘢塊就測出,及早預防治療。
▎如何治療?
目前對冠狀動脈缺血心臟病的治療,一般熟知的氣球擴張術、裝支架、開刀接血管等,均是堵塞70%以上,症狀嚴重、不得不的侵入性治療。對10~50%的瘢塊治療,需要穩定這些瘢塊,不讓他們繼續長大;同時也要穩定血管內皮,避免其受傷發炎,降低新的動脈硬化及瘢塊生成。
防止瘢塊長大,須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。目前降血脂藥物發展良好且健保有給付,可防止血脂肪吸收、減低其生成,甚至降低瘢塊的發炎惡化。雖對少數人可能影響肝功能或產生肌肉痠痛等副作用,但可透過選擇不同種類的降血脂藥或交替使用避免。另外,保持規律生活、運動及個人飲食調控,都是必須的。
血脂瘢塊的治療相當複雜,須藥物、個人生活、運動及飲食多方面的調控配合,很難單靠運動飲食而達到,治療需持之以恆。我們建議施行三個月或半年抽血監測,如數值未達理想,可併用藥物,持續監測,再慢慢減量,但須維持在理想達標數值內。另外有不少患者操之過急,加服許多降血脂的健康食品,建議應只選用一種藥物或健康食品,監測其成效及肝腎功能,比較後選擇一種服用,方不傷身或浪費金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