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資訊

大腸鏡您做對了嗎?四大指標讓您「腸保安康」

健康資訊, 健康新知 | on 2020-05-14

內視鏡中心主任暨肝膽腸胃內科 梁耀龍醫師

 

大腸癌從2006年起一直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,國內每天有超過40人(每年超過15,000人)確診為大腸癌,死於大腸癌的人數每年超過5,000人。根據世衛組織WHO研究,全球每年新增的大腸癌超過180萬例,每年死於大腸癌的人數超過86萬人,而如果不重視大腸癌的預防與篩檢,終其一生將有4%機會得到大腸癌。

95%以上的大腸癌,都是由小小的息肉經10年的成長與基因變異而來;所以,想有效「預防」大腸癌,就是經由大腸鏡檢查,進而切除可疑的息肉(一般指腺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)。但,大腸鏡檢查您做對了嗎?我相信民眾也曾聽聞少數個案,經大腸鏡檢查卻在十年內罹患大腸癌,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遺憾呢?其實,這跟大腸鏡篩檢的品質有直接的關係,接下來就為讀者介紹大腸鏡檢查的四大品質指標。

 

▎大腸鏡檢查四大品質指標

一、盲腸到達率
完整的大腸鏡檢查,以內視鏡經肛門,一路詳細檢查大腸黏膜至最深處的盲腸,如果大腸鏡在還未到達盲腸就提前取出,將無法發現盲腸或升結腸的病灶。國內的研究顯示,大腸鏡沒有完整做到盲腸,在下次篩檢前發生大腸癌的風險將增加76%;目前國際上公認盲腸到達率需大於90%,對於健康成人的大腸鏡盲腸到達率則須大於95%。這項指標與醫師的技術及受檢者身體狀況有關,若是清腸不乾淨、發生腸道沾黏或腸道被腫瘤堵住,皆會影響到盲腸到達率。本中心的盲腸到達率過去4年皆超過99%,確保檢查完整度。

二、腺瘤偵測率
是指大腸鏡受檢者,篩檢出腺性息肉或癌症的比例。每增加1%的腺瘤偵測率,可減少3%大腸癌發生率及5%死亡率。目前國際上,醫療院所的腺瘤偵測率的標準為25%(女性20%,男性30%),也就是4位受檢者中,醫師必須在至少1人身上發現腺瘤才算合格;如果受檢者在腺瘤偵測率小於15%的醫療院所進行檢查,下次篩檢前發生癌症的風險將增為2.4倍。永越過去4年平均腺瘤偵測率達33%以上,精準抓出息肉病兆。

三、併發症
進行大腸鏡檢查,民眾最擔心的併發症就是腸道穿孔及息肉切除術後症後群(腹痛、發燒、出血)。國際通用的規定,腸道穿孔的發生率不得超過0.1%,而息肉切除術後症後群不得超過1%。以永越內視鏡中心為例,在過去2年共13000多位受檢者中,只有3位出現息肉切除後輕度出血的情形,大部份原因是切完息肉後,未遵守「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」而引起,如:充足休息、避免飲酒、減少中等程度以上的身體活動等。受檢者只要遵守術後注意事項,切除息肉是相當安全及有保障的。

四、清腸程度
大腸鏡檢查前,須先「清腸」,透過低渣飲食、喝瀉劑,將腸道內的糞便清乾淨,以利檢查。清腸不佳不但會降低大腸病灶的偵測率,也會增加檢查時間與麻醉風險。國際上清腸良好的目標設於90%,而本中心多年來不佳的比例都能控制在5%以下。清腸的過程雖然不舒服,民眾不妨把它當成年度大掃除,還給腸子一個乾淨的環境,讓醫師有更良好的視野,進而切除有問題的息肉,有效預防大腸癌。

 

▎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及預防

大腸鏡篩檢因應受檢者條件不同,檢查頻率也不同;在國內每年大腸癌的個案中,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,其中有腸道病史、腺瘤性息肉或發炎性腸道疾病,或大腸癌家族病史,更是高風險族群,建議應及早做進一步的篩檢,確保健康無虞。

除了定期接受高品質的大腸鏡檢查並切除息肉,大腸癌也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,例如肥胖、高脂低纖飲食、紅肉、抽菸及飲酒等。根據國際癌症總署研究,每天攝取超過50g加工肉品或100g紅肉(豬、羊、牛),將增加17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另外,近25%的大腸癌患者都缺乏充足的身體活動,而肥胖更會比一般人高出1~2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,若能多食用高纖蔬果,則可以降低一半罹患大腸癌的機會。

永越內視鏡檢查中心以精準細緻的優質服務,多年來深獲受檢者肯定,雖然上述的四大品質指標尚未列入醫療評鑑的項目中,但本中心仍自我要求、持續努力,致力提升檢查的品質及檢測率。腸道健康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,大腸癌的發生率雖高,但若能早期發現,治癒率超過85%,請千萬不要忽略大腸鏡篩檢的重要性。


認識內視鏡中心
線上預約
©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