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像醫學部 李慧怡放射師
影像醫學部 陳名聖 主任審閱
台灣人口老化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定義,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7%以上即為高齡化社會,14%為高齡社會,達20%為超高齡社會;我國65歲以上人口在2025年估占總人口比率達20%,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。面對人口結構變化,高齡社會帶來的人口老化、身體的活動量不足、肌肉減少,造成骨骼肌質量與強度逐漸流失,其伴隨而來會造成生活功能下降、生活品質變差..等衝擊,使得提早預防肌少症及衰弱症變得至關重要。
▎預防老年衰弱症
2019年,第五屆亞洲衰弱暨肌少症學術研討會提出身智衰退症(physical cognitive decline syndrome, PCDS)。在社區中有一至二成老年人具有失智或衰弱現象,早期適時介入有助於避免失智與失能。統計上這些老年人發生失能和失智症的風險約為正常長者的三倍。PCDS具備可逆性;女性、良好的營養、較強的握力、年紀較輕和比較好的記憶力都是逆轉的相關因子。
老年衰弱是一種狀態。一旦有了衰弱症,容易導致跌倒、骨折、住院,或因失能入住機構等。其實老人衰弱症是可以預防的,即便步入中年或老年,只要注意檢測、運動與營養,仍可降低衰弱症風險。肌肉力、骨骼力和神經力三者互相影響,醫界一直呼籲年輕時要存三力,就是這個道理。限於篇幅,以下僅談肌少症與其相關檢測。
▎認識肌少症及檢查
針對骨骼肌肉質量及功能流失的疾病,稱為肌少症(sarcopenia)。因肌少症引起肌力下降、走路速度變慢,造成活動力下降、熱量消耗減少,加重衰弱嚴重性。肌少症分為急性與慢性,若持續小於6個月者為急性,多和急性疾病與損傷有關;若是持續超過6個月者則為慢性,與慢性及進行性疾病相關,死亡風險增加。
肌少症的檢查方式,可利用雙能量X光掃瞄儀(DXA)、生物電阻分析(BIA)及核磁共振(MRI)和電腦斷層(CT)。生物電阻分析(BIA)是根據測量全身電阻電導率得出肌肉質量的估計值,因數值容易受身體內含水量不同而改變,還是有一定的誤差,但其測量值尚可接受,因簡易、便宜、安全,常用於社區肌少症篩檢。相較之下,DXA為專業醫療儀器,精準度高,目前各醫院仍是以雙能量X光掃瞄儀(DXA)來檢測肌肉量。核磁共振(MRI)和電腦斷層(CT)是非常準確的檢查,但C T的輻射劑量高,M R I 檢查時間長,兩者檢查費用也較高。 亞洲肌少症共識會(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, AWGS)對於肌少症評估條件為:利用雙能量X光掃瞄儀(DXA)檢測,前一天建議避免重訓(會導致肌肉受損),並於檢查前排空尿液、移除身上所有飾品,穿著輕便衣褲。掃描時平躺在檢查台上時間約7-8分鐘即可完成檢測。
亞洲肌少症共識會(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, AWGS)肌少症評估條件:
▎全身身體組成成分分析
雙能量X光掃瞄儀(DXA),可同時檢測全身「骨密度」 及「身體組成成分」。用DXA分析身體組成,誤差會比生物阻抗分析的儀器小,是相對比較精確,又能在臨床上執行的方式。檢查時除了可檢測(1)有無肌少症:肌肉質量的不足易造成肌少症,還可分析(2)內臟脂肪: 內臟脂肪太高會造成三高病變且內臟脂肪會釋放出發炎物質,使腦神經細胞容易受攻擊,增加失智風險,及(3)全身體脂百分比:體脂過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疾病。一言以蔽之,脂肪過多時,易形成代謝及系統性疾病,進而造成身體羸弱及肌肉質量的急、慢性減少,也不利於健康。所以留意自身身體組成成分是關愛自己的基本步驟之一。
老化和衰弱並不同,老化是漸進過程,而衰弱症表示個體多項生理系統儲備能力下降,超乎其原來年紀該有的程度,其核心表現包括:體重減輕、肌力下降,以及活動力變弱等。若肌少症長者,很容易引起衰弱,進而影響骨質疏鬆及減少外出社交的意願,增加跌倒和失智風險。
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40歲後,每10年肌肉量就會減少8%,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至每10年減少15%。因此建議從年輕開始留意,而40歲以上的中年人更應重視肌少症風險,盡早察覺肌肉流失徵兆。老人衰弱症是可以預防的,唯有診斷出原因,找出早期症狀,才能避免後續的惡性循環。目前沒有有效治療可以預防年老,但可以藉由檢查加上營養和運動增加肌肉量和功能,這是治療衰弱症和肌少症的核心理念。
肌少症及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族群 |
體重 39.1kg 體脂率 32.3% 內臟脂肪VAT 53.3cm2 (正常) 質量指數ASMI 有肌少症風險 (肌肉質量不足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