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喉科 蘇仁亮醫師
人體的耳朵可以分為外耳、中耳以及內耳三部分,外耳及中耳主要的作用,在於聲波的傳導及放大;內耳則將聲波轉變為生理電波,然後再經由聽神經傳至腦部構成我們的聽覺。
但內耳除了被稱作「耳蝸」負責聽力外,還有另外一部分叫做半規管;耳蝸顧名思義就像是蝸牛的形狀,不同的樓層負責不同頻率的聲音,半規管則是由三個互相垂直的管狀結構形成的立體空間,如此來偵測身體不同角度的變動,傳至中樞來調解身體的平衡;而耳蝸和半規管是連結一起的,內部充滿內淋巴液,稱為迷路。
因此便可知,內耳的一部分如果發生病變,若不適時處理,就可能影響到裡面的其他構造,如此的話產生的症狀就越多樣化。
▎不同情境下的眩暈與聽力案例分享
案例1:60歲女性罹患眩暈症已有多年,尤其往右側躺的時候更容易發作若馬上轉回來眩暈便消失,並未有耳鳴或聽力障礙的症狀。診斷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,經施以耳石復位術及生活上的衛教,獲得改善。
案例2:35歲女性在罹患感冒之後出現眩暈,合併有輕微的耳鳴,診斷為急性前庭神經炎,經藥物治療及適度休息後病情好轉。
案例3:50歲男性,主訴雙耳耳鳴已20年,伴隨聽力障礙,在工廠工作多年,診斷為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,嘗試藥物治療,加強噪音防護及工廠工衛管理。
案例4:25歲男性聽完一次演唱會之後出現耳鳴症狀及聽力障礙,給予藥物,並要求絕對的安靜和休息。
▎影響內耳健康因素及預防方式
引起內耳迷路病變的可能原因,除了少數的外傷撞擊,或罕見的腫瘤病變,大部分原因還是來自於生活上的疏忽,例如:睡眠不正常、長期暴露在噪音環境、過度的緊張焦慮等,正因如此,所以耳鳴眩暈常被稱為文明病。
在經過必要的檢查,排除了器官上實質上的病變之後,所必須注意的就是生活的規律,心情的調適,以及避免接觸對聽力而有傷害的環境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