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臟科 鄭美美醫師
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功能損傷超過三個月以上,依腎絲球過濾率,可將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階段。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,除遵照醫囑積極配合治療與用藥外,在飲食方面也要控制,尤其在年節期間,腎臟病人最煩惱的就是到底什麼能吃?什麼不能吃?腎功能不好的人,無法將體內含氮廢物排出,以致過多含氮廢物堆積在血中。所以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宜採低蛋白飲食,攝取足夠熱量,避免吃鈉、鉀、磷過高的食物。
1. 低蛋白飲食:攝取過多蛋白質會導致腎臟的負擔,增加血液尿素氮,加速腎衰竭。根據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,慢性腎臟病患的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約每公斤0.6~0.8 公克。為了避免營養不良,建議選擇「高生物價值蛋白質」含量高的食物,例如:肉類、奶類、蛋類及黃豆製品。建議少吃「低生物價值蛋白質」含量高的植物性食物,例如:紅豆、綠豆等豆類或堅果類等。
2. 攝取足夠熱量:當熱量攝取不足時,身體消耗肌肉產生能量,肌肉蛋白分解後尿毒素會上升,反而增加腎臟負擔。建議每公斤體重,應攝取30-35大卡的熱量。
3. 禁含鈉過量的食物:減少飲食中的鈉過量,減輕腎臟負擔。在常見鈉含量高的食物包含:冷凍食品、泡麵、零嘴、湯底與醬料、煙燻食品、發酵食品,還有年節的臘肉香腸等。建議一天攝取量為3~5克的鹽。
4. 禁含鉀過量的食物:由於腎功能不好導致排鉀能力下降,鉀離子過高會導致心律不整,還可能造成心跳停止。需避免食用高鉀食物,常見如香蕉、番茄、楊桃及火龍果等水果,蔬菜建議川燙後油炒或拌油,避免生食,也需減少食用湯汁及低鈉鹽調味料。
5. 禁含磷過量的食物:血磷濃度上升會造成血管的鈣化以及骨質病變。需避免食用高磷且營養價值較低的食物,如加工食品、內臟類、糙米飯、汽水、堅果類、濃湯、乳製品、全麥製品等。
腎臟病患者,平常應積極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、尿酸,維持理想體重,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,如抽菸、酗酒、熬夜,除了控制飲食中蛋白質、鈉、鉀、磷,更要配合醫師定期追蹤檢查治療。在年節時期,除了遵循其飲食規範外,記得圍爐吃火鍋不喝湯,減少海鮮、肉類的比例,避免沾醬、減少鹽分添加,以減少心血管跟腎臟的負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