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鼻喉科 蘇仁亮醫師
耳部不同於鼻、咽、喉領域,除了以左右各一條耳咽管(即歐氏管)和鼻咽腔連通外,可說是獨立的區域,容易發生的病變也不像其他部位,多和呼吸道感染有關。耳部可分為外耳、中耳及內耳,外耳為一皮膚管道,直接和外界交通,內耳為包埋於骨頭內之一組神經感應器,只有中耳是以耳咽管和體內交通之空腔,依此,好發的疾患彼此也有所不同,以下分別簡單介紹。
▎外耳
因直接和外界接觸,耳廓及耳道易受外界環境影響,低溫或乾燥,可能導致凍傷或乾癢,寒冷時需注意耳部之保暖,以防凍傷;若因氣候乾燥導致耳道發癢,則應避免搔抓,若情況未改善則宜就醫治療。
▎中耳
中耳以耳膜和外耳為界,中耳腔本身乃一大腔洞,內有三塊聽小骨,負責將聲波繼續往內傳導;較特別的是,在其底部有一耳咽管的開口,在正常時可經由空氣的流通,平衡中耳腔內的氣壓;有感染時也可幫忙排除一些廢物;但當呼吸道感染,尤其是鼻咽腔發炎時,反而變成中耳感染的途徑,造成中耳炎。另外,也可能因為長期鼻寒或其他因素造成耳咽管阻塞,或中耳壓力的失調而產生耳朵的閉塞感,甚至導致中耳積水。
一般而言,急性中耳炎會有腫脹疼痛的感覺,有時會伴有發燒,應適時治療,以免留下耳膜穿孔或聽力障礙等後遺症;若已形成積液性中耳炎,也就是俗稱的中耳積水,若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仍未改善,便得考慮切開引流,或是在耳膜上裝中耳通氣管,耳通氣管大約1年左右會自動脫落。
▎內耳
這是耳朵的最深部,包埋在顳骨中,它將聽到的訊號交給聽神經,再傳到腦部,形成一個完整的聽覺,內耳包含主管平衡的半規管及負責聽力的耳蝸,兩者之間是互通的,其中充滿內淋巴。內耳之病變和內淋巴有相當的關連,當內淋巴生產過度或排放阻塞,會造成內淋巴水腫,產生暈眩、耳悶、聽力障礙等症狀。
除了長期慢性的病變,冬季時內耳發生的急性病症多和氣溫變化有關,溫度降低易造成循環機能不良,導致內耳機能障礙;另呼吸道感染畤,亦可能引發內耳或神經本身之發炎。
內耳有病變時,主要症狀包括暈眩、耳鳴、耳悶、聽障,除了對症治療,進行血壓、感染的控制外,身心休息及飲食控制也很重要,亦需患者自我的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