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資訊

脖子腫大 ─「甲狀腺癌」的早期診斷與治療

健康資訊, 健康新知 | on 2022-10-03

新陳代謝科 郭志豪醫師

 

根據國民健康署今年初公告的「108年癌症登記報告」,依據年齡標準化發生率,甲狀腺癌已成為國人第七大癌症,女性的第四大癌症。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,以女性為多,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三倍,高峯期是35~55歲,但各個年齡層皆可能發生。

甲狀腺癌越早發現,越容易治癒。台灣最近數十年來雖然發生率增加了數倍,但死亡率反而減少,主要是比較小的甲狀腺癌的診斷增加所致,小於2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約佔八成,死於甲狀腺癌患者每年少於200人(總死亡率小於千分之五)。

 

▎甲狀腺癌的臨床症狀

在一般民眾中,經由醫師的觸診檢查,約十分之一的民眾有甲狀腺結節,其中以女性佔多數。大部分甲狀腺結節為良性腫瘤,甲狀腺癌佔甲狀腺腫瘤不到5%,所以若發現脖子腫大先不需太緊張。

甲狀腺癌患者的主訴,以「無症狀的頸部腫塊」最常見。其餘症狀包含: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、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、持續咳嗽及吞嚥困難,若有以上情況,應盡速就醫。此外,由於近年全身健康檢查的盛行,健檢中經由「甲狀腺超音波」發現的甲狀腺癌也日益增多。

 

▎甲狀腺癌之分類

🔺乳突癌(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):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癌,佔甲狀腺癌的80%,通常腫瘤生長緩慢,但診斷時約30%病人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。約30%的乳突癌為多發性(甲狀腺中有兩處以上的甲狀腺癌)。
🔺濾泡癌(Follicular Carcinoma):佔甲狀腺癌約15%,通常為單一顆,比較容易經由血液轉移到遠處的器官,淋巴結轉移的患者約佔10%。
🔺Hurthle細胞癌(Hurthle Cell Carcinoma):約佔甲狀腺癌的5%,其惡性度比乳突癌和濾泡癌稍高。
🔺髓質癌(Medullary Carcinoma):由濾泡旁的C細胞產生癌變致,佔甲狀腺癌的比例少於5%,部分病人有家族病史,惡性度較上述甲狀腺癌更高。
🔺未分化癌(Anaplastic Carcinoma):約佔1%,多發生於年長的老人,經常快速惡化、為預後極差的癌症。發現時,常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。對於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也不好。
🔺淋巴癌(Thyroid Lymphoma):主要為非何杰金淋巴癌。
🔺轉移癌:轉移至甲狀腺的癌症,以肺癌最常見。

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所有的癌症中,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,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長期存活;第一到第三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~95%,第四期10年存活率約50%。甲狀腺髓質癌第一和第二期的5年存活率約90~95%,第三期的5年存活率約80%,第四期5年存活率約25%。甲狀腺未分化癌的5年存活率只有約5%。

 

▎診斷方法

最常使用的診斷工具有:理學檢查、甲狀腺超音波檢查、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、甲狀腺核子醫學掃描、正子攝影、基因篩檢、癌症標記檢查。

其中「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」為最重要的工具,依不同的結果表示不同的甲狀腺癌可能性。若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癌,則手術後甲狀腺癌機率大於99%;若顯示細胞為非典型,則甲狀腺癌機率約40%;若顯示細胞為濾泡型腫瘤,則甲狀腺癌機率約20%。

甲狀腺癌細胞對於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或鎝99m,攝影能力平均約為正常細胞的十分之一,可用來區別良性和惡性腫瘤,但準確率較差,因此漸漸被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所取代,但在甲狀腺癌術後追蹤上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正子攝影則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的患者。


▎治療方式

手術: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主要方式。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,並可作為後續治療的依據,包括:甲狀腺切除術和頸部淋巴結廓清術。接受甲狀腺全切除的病患,必須終身服用甲狀腺素。
放射性碘(I-131)治療:利用甲狀腺癌細胞可以攝取碘的特性,以放射線來殺死甲狀腺癌細胞。一般安排在手術後4~12週施行,作為輔助性治療。
體外放射線治療:主要用來治療未分化癌,因為未分化癌對放射碘治療幾乎沒有反應。也可用來治療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的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的患者。
化學藥物治療:對甲狀腺癌的治療效果有限。
標靶治療

甲狀腺癌,大多成長緩慢且不易轉移,接受良好且完整的治療非常重要。定期健康檢查或全身大範圍篩檢皆可早期發現結節。有家族史或相關疑似症狀時,做超音波檢查即可大致確認(該檢查不須特別準備或空腹)。當罹患甲狀腺癌時,經由積極的面對和治療,多數的病人都可以痊癒。


認識醫師 

健檢專案 

線上預約
© 2019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
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: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